大學生的品德教育
「同學,這是博愛座。」七十三歲美國華僑胡姓老翁返台度假,昨在新竹市搭公車,要清大鄭姓學生讓座,鄭反嗆老翁「Shut up(閉嘴)!」還比中指。老翁氣得大罵沒教養,鄭一怒之下揮拳打老翁,雙方鬧上派出所。
胡姓老翁眼鏡被打飛、左臉被打腫,不斷流鼻血,衣服上有斑斑血跡,送到馬偕醫院急診室初步診斷,有腦出血、臉頰挫傷合併骨折。他哥哥趕到醫院氣得罵:「這是甚麼社會?老人要學生讓座還被打,真是教育失敗。」揚言要對清大提告。
「真的…很抱歉。」鄭姓學生在派出所時態度懊悔,他說作錯事就要付出代價,不管是老翁提告,還是學校懲處,都願意接受。
「但他一直指著我臉罵,還把口水噴到我臉上。」鄭姓學生說,原本要到火車站準備出遊,在公車上當眾被罵,才會發火打人,胡姓老翁也有推他肩膀。雙方在公車上大吵,司機隨後將車開到鄰近派出所。
「博愛座本來就是給老人坐的,年輕人蹺個腳坐著對嗎?」胡姓老翁移民美國卅多年,上月返台,「連我看到孕婦都要讓座了,何況年輕人」。
「我真的很傷心。」他說,這一個月他在台灣搭公車,看過很多年輕人坐在博愛座上「裝睡」,不然就是對他視而不見,「我比較雞婆」,看不過去才提醒年輕人讓座。
胡姓老翁說,昨天他看完醫生上公車,背著大包包、滿身汗,請坐在博愛座的鄭姓學生讓位,但鄭沒讓,反向他比中指,大吼「Shut up!」「我七十三歲,為了座位,竟有人叫我閉嘴。」清大教官崔東興到醫院探視胡姓老翁時,胡姓老翁顫抖著瘀青嘴唇說,年紀這麼大,還為了座位被打,「滿悲哀的。」
「學生情緒管理有問題。」崔東興說,鄭姓學生不讓座、打長輩,「怎麼樣都不對」,校方將給予適當懲處。
清大道歉:學生要再教育
更新日期:2010/08/29 09:27 記者彭芸芳/新竹市報導
清大副校長葉銘泉昨天得知學生不讓座還打人,代表學校向受傷的長輩道歉,並難過地說,「這名學生要再教育,一定會處分並加強輔導」。人本基金會表示,學校和家庭不要再只教孩子競爭,關懷二字要進到心裡去。
葉銘泉表示,這些聰明的孩子自視很高,品格教育卻不一定等高,但是到大學再教育已太晚了,應該在中學時期就把品格奠定完成;學校會請導師開導鄭生。
人本教育基金會新竹分會主任李慧貞說,讀好學校的孩子往往知道很多事,例如明明懂博愛座要讓座,可是博愛的精神沒進到心裡去,不願意做,一被人提醒就自尊受傷,覺得有如被當眾指責,不會處理情緒,所以馬上翻臉、甚至揮拳,就像許多人開車出車禍,下車就先嗆聲,因為不懂得同理心,不懂得為人著想。
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article/url/d/a/100829/2/2bzua.html
這就是台灣的教育只注重學生的成績~而忽略品德教育的苦果~
思帆註:
在高中任職久了,有種強烈的感覺,教育學生品德與學識似乎不可得兼,高職生比普通科的學生懂得做人處事的道理,何故?
施教者本身的心態就產生問題了,高職生的升學壓力較小,自我期許較低,重點在技職教育,重視未來進入社會的適應力之培養.
因此老師耳提面命的提醒學生要注意職場倫理,應對進退的態度.對主管的服從,人際關係的圓融,同理心之培養,同事之間的協調合作等.
若無法做到以上項目,無法生存於競爭激烈的職場,所以高職生受到許多人格發展的教誨.
普通科學生自視清高,升學壓力頗大,老師亦同感升學率的壓力,師生均以進入名星大學為唯一目標,每天有考不完的試,烤得焦頭爛額,有關公民倫理的課程無涉指考.不列入重點科目,學生更興趣缺缺,在升學至上,考試優先的觀念下,老師耽心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,不敢對學生的生活教育碎碎唸,學生亦討厭與升學無關的生活品德教育,認為是剝奪了他們準備考試的時間,因此形成只要不殺人,什麼都可以的心態.
大學是探討學術的場所,已是成人的階段,不是陶冶品德的校園,教授重視學術的傳承,不負責品德的陶成,若學生的生活品德教育在高中階段未能圓滿達成目標,到大學再來要求學生發揮公德心,為時晚矣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