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我蹺家了

    電視新聞報導,有某校女生因成績太差,受到學校變換環境之通知,而離家出走。其家長嘖有煩言,對記者表示,怪罪學校沒有做到善盡輔導的責任。是耶?非耶?

一個班級至少三十五人以上,每個人的智能不可能完全均等,國父曾將人的智能分成聖、賢、才、智、平、庸、愚、劣八等,屬於天生的不平等,每個人的智商絕大部份來自父母基因的遺傳,因此讀書的成績沒有什麼好比較的,只要學生盡到努力學習的責任便行了,老師及家長對成績較差的學生,應多加鼓勵,而不可加以苛責,更不可以歧視的眼光冷嘲熱諷,這無異是摧殘了學生的自信心。甚至造成其對學習的恐懼心理,而對求學視為畏途了。

老師應該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,而不必過分強調學習的結果,只要學生上課認真聽講,不明白的地方勇於發問,面臨艱深的難題會主動於下課時間向 老師請教或跟同學討論,如此鍥而不捨的精神,才是值得老師鼓勵與肯定的,又何必斤斤計較成績之高低,天下沒有萬能的神童,每個人的專長亦不盡相同,某位同學的學科成績也許不夠理想,但是或許在術科方面有驚人的表現。也許有人對讀書就是興趣缺缺,可是在藝術方面卻才能出眾,我們又何必拘限於他學科成績的高下,去否定學生的學習過程呢?學生的成績較差,如果平時能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,並給予關懷開導,又怎麼會因羞愧之心而逃避現實終致離家出走呢?

再說,家長難道在這個離家出走的個案中,就沒有一點責任嗎?孩子欲出走之前,不可能沒有任何徵候,如果做父母的在平時能多關心孩子的學習狀況與生活起居,在家中無論再怎麼忙碌,也要撥出時間聽聽孩子在學校的生活點滴,對孩子情緒反應要具有敏感度,發覺孩子悶悶不樂,面帶愁容,便該慈祥的誘導他吐出不快的心聲,然後給予開導勉勵,舒解心中的壓力,直到孩子豁然開朗,重新展顏微笑,又怎會離家出走呢?

今日的社會是一個忙碌的工商社會,每個人為了事業或工作均馬不停蹄的拼命狂奔,很少有停下來喘息的機會,事業有成者,仍是一枝蠟燭兩頭燒,目的無非是想擁有更輝煌的成就,而獲得世人的尊敬與社經地位,卻忽略了身邊最親近的人,尤其是最親密的子女,做父親的,給予子女在物質上最奢侈的享受,卻難得陪子女吃一餐晚飯,如此冷僻的家庭氣氛,又如何對子女發出溫馨的吸引力呢?

廣大的企業基層勞工,為了養家糊口,除了辛勤的工作,尚得透支体力的不斷加班,以獲得微薄的薪資,一天勞苦下來,已是筋疲力竭,那有餘力與子女話家常,一旦子女在外受了委屈或課業上遇到困難,不但得不到家長的諒解與慰勉,反而遭受父母的責難,又如何能防範孩子的離家出走呢?

平時未能與子女多溝通,等孩子離家了再來怪罪學校的不是,與事又有何補呢?

無巧不成書的,竟在我們班上亦發生了女生出走事件,家長的反應相當歇斯底里,一回兒找親戚,一回兒找民代,甚至委托記者前來關切,幸好所來之人,經本人曉以大義後,均知難而退,未能掀起風暴,過了約半年時間,女生終於返家,在父親的陪同下,來校辦理離校手續,父親的臉上佈滿愧疚之色。

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。

    本校校風淳樸,紀律嚴明,校規簡明清楚,但執行徹底,任何學生違犯校規,必照規定處理,就算是校長的親戚亦不得破例,以維持絕對的公平性,其獎懲的公開、公正、公平之本身便是一項很好的教育,否則背景優渥的家庭之子女容易產生優越感,破壞了獎懲的公平性,將造成學校學生輔導工作極大的困擾。

     小婷(化名)擔任自治幹部的大隊長,明知學生不可於下班時間與員工來往(學校為了保護學生純良的制度),只要違犯規定,必定變換環境。

     小婷竟然拗不過工廠男性員工之追求,公然與之交往,某日,宿舍守衛反映,從監視器中查知小婷於熄燈後至員工宿舍,直至凌晨方才回到女生宿舍。

     小婷以上之行為計違犯四項錯誤:

身為大隊長,未能以身作則,而做了學生的壞榜樣。

違犯學校下班後不得與員工來往之規定。

違犯宿舍不得進入異性寢室之規定。

嚴格破壞校譽。

     因此當我約談小婷時,她已坦誠自己的錯誤,願意接受變換環境的處罰。

未料當我將小婷之事件電告家長時,她的母親大為震怒,不能接受女兒的錯誤行為,在電話彼端歇斯底里的大哭大叫,表示不要這個敗壞門風的女兒了,決定放棄她,且不會再讓她唸書了,將帶回家嚴加看管…

     小婷母親情緒化的反應,使我錯愕,深恐對小婷產生心理上的傷害,連忙請她來校一談,欲對其作情緒管理上的建議。

     另一方面立刻找小婷來做個別輔導,希望不要受到家長激烈反應的影響,等母親的情緒平復後,再好好溝通。

     未料小婷母親已搶先一步打電話將女兒痛斥一番,且嚴厲的表示絕不會讓她轉學唸書了,我安慰小婷說那是媽媽一時的氣話,不必太認真了。

     誰知小婷就在當晚不告而別了,做為老師的我,非常擔心她的安全,如果即刻將此訊息告知其母,以其情緒化的性格,不知會發生什麼後果,於是連夜與建教公司人事主管商討的結果,等翌日再通知家長,但先向學校反映。

      果然不出所料,家長不檢討自己未能冷靜處理女兒的事,是造成女兒出走的原因,其父親竟然指責為何老師對他女兒的不當行為不能爭一隻眼,閉一隻眼,給她機會,而非退學不可呢?

      第二天家長帶來一批親友前來興師問罪,我好言相勸,並包容他們耽心女兒安全的情緒反應,不予計較他們的無理態度。建議他們先報警協助尋找,只要獲知女兒是安全的,便不必耽心了。

      果然到了第三天便接獲小婷報平安的信件與簡訊,忐忑不安的心情總算平復下來,直至小婷回家,事情總算圓滿落幕。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思帆 的頭像
    思帆

    政教與愛的部落格

    思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