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猜想妳不是教職便是曾任過教職,妳的回答無瑕可擊,亦非常專業,其實我已經是如此在做,我想把這些「只生而不會教,又不用功」的弱勢家庭的子女努力將其脫胎換骨,讓他(她)們烏鴉變鳳凰,主要是做給同仁看,希望大家都能如此,但是畢竟老師也是人,也有家庭,精力有限啦?說不定回到家裡,還會把學校的無力感所壓制的情緒帶到家中,讓家庭的氣壓變低。

我們如何寄希望於每位老師? 因而同仁及主管們都會說「你真行啊!只要是你帶的學生,個個都氣質非凡,被你教到的學生是她們的福氣」。這些讚譽的語言,已聽了三十年,我的感受,卻是傷感的,如果全体老師都能如法炮製,如此教導學生,怎麼會讓我有鶴立雞群的感受呢?

再說聯絡簿、家訪我都做過,一家公司是一個教育中心,學生採取集體住宿,白天上班,晚上上課,學生從一個班到六個班,最多時我帶過三個班,130人,如何澈底執行家訪工作?因此以聯絡簿的方式與家長聯繫,效果非常好,每次親職會出席率相當高,我是分班舉行,利用週末實施,一開就是一整天,上午親職專題報告,為他們上家庭教育及青少年心理學課程,還不能太深(她們一、二人是高中畢業,大部分是國中以下程度),下午是分組討論,主題是相互交換個人教育子女的方式及心得分享,最後一節是綜合報告(每組選出一人代表報告)由他們的子女擔任主持人及評分員,選出前三名頒給紀念獎品,做得有聲有色,竟然有學生家長成了莫逆之交,常相互拜訪或同往釣蝦場釣魚呢!

親職教育,她們每月來一次,我卻要犧牲三個假日,若非內子的支持,我也無法做到啊!

但是看到一個個學生都發揮出潛力而力爭上游時,一切的辛苦都煙消雲散了,這是做老師的最大欣慰。

但是為何會提出知識煩惱的二個問題?上面所說的是十年前的家長,一班有四十位學生,親職會到了六十多位家長,有重要事不克參加的還會禮貌性的請假,會中還會記筆記,也有一家二代全來的(爺爺奶奶),更有姐妹同來的,看在孩子眼中就是一種示範教育。

而目前呢?一學期開一次,甚至三年僅開二次,尚是小貓三、二隻,表情意興闌珊,座談會減為半天,尚有人中途離席,聯絡簿沒一個人會仔細看內容,只是簽名了事,妳說是因雙薪家庭或工作繁忙,我亦如此想過,難道過去的家長就不繁忙而無夫婦同時工作的嗎?

曾有慶眾公司的一個建教班級 ,每次開會,夫婦在三年的過程中從未缺席,孩子畢業典禮結束後,跑過來握住我的手,一再表示謝意,說我為他救了一個孩子,不但願繼續升學,還非常孝順懂禮貌。我好奇的問他們:「你們夫婦三年親職會從未缺席,不簡單啊!」

學生的母親答道:「為了孩子,要犧牲啊,老師都能這麼犧牲假日,孩子是我們的,犧牲一點時間算什麼?」接著說:「三年來我在電子公司上班,沒拿過全勤獎金啊!我老公比較簡單,他是靠行計程車,只要親職會,當天停業就是啦!」今天的家長為何不能如此做?

另外令我不解的是──過去的學生甚少為家中雜務請事假,如今常因家務事要請假,他們的理由竟然是…

「今天舅舅家大拜拜,媽媽要我陪她去給人請….」

「明天阿叔入新居,爸爸要我參加。」

「明天表姐結婚,我要去幫忙。」

「媽媽要到泰國旅遊,要我跟老師請三天假,公司我已請好假了。」

以上請假的原因不一而足,為了慎重起見,事假必須由家長親自來電,我認為家長會識趣的知難而退,未料立刻即來電請老師開恩准假。

親職會是攸關孩子學習成長的大事,卻無法參加,而別人拜拜、入新居、結婚,自己出國旅遊就顯得那麼重要嗎?

我實在想不出這些家長是何種心態了。難道要讓他們的子女一輩子就如他們一樣掙扎在生活的邊緣嗎?

arrow
arrow

    思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