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james
艾森豪將軍曾有個參謀,經常與他意見相左,看法迥異。
有一天,這位參謀決定請辭。 艾森豪問他:「為什麼突然要走呢?」參謀老實地回答:「我和你常意見衝突,你大概不喜歡我,與其等著被你開除,還不如我另謀出路算了。」
艾森豪聽後很驚訝,說:「你怎麼會有這種想法?如果我有個跟我意見一模一樣的參謀,那麼我們兩人當中,不就有一個人是多出來了的嗎?還有什麼意義呢?」最後,艾森豪把參謀給勸留下來。
中國人造字頗奇妙,「包容」的「容」,底下硬是加上了個大大的「口」字,彷彿叮嚀著世人:要接納不同意見、不同的聲音、不要只會杜絕眾口,否則將失去許多寶貴的觀點與見解。一個人會否成功,關鍵不在「力量」,而在「雅量」!能理性、冷靜地聆聽那些不同於己的意見將決定日後的成就。
☆★◇◆☆★◇◆☆★◇◆☆★◇◆☆★◇◆☆★◇◆☆★◇◆☆
真正無敵的軍隊並非全部的將士都是勇猛無比,而是在於領軍的將帥懂的知人善用,讓各種形形色色的人能在戰場上發揮出自己的長才。
真正強大的人,並非在於自己多有智慧或勇武,而是在於聽的進旁人的意見及勸戒,並從中思考出更適當的辦法。
若覺得身邊有人的意見常與自己有所相異時,請不要覺得對方總是在和自己唱反調,
讓我們思考一下 艾森豪所言「如果我有個跟我意見一模一樣的參謀,那麼我們兩人當中,不就有一個人是多出來了的嗎?」
每個人的生長環境不同,所思考的方式、角度亦有不同,俗話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,即使再如何聰明的人,也總有自己所看不到的死角,想不到的辦法。
唯有能容的下旁人不同的意見,才能彌補自己思考上的盲點,讓自己的視野更寬廣。謝謝james教授之分享
思帆祝:
記得服務飛彈群本部連輔導長任內時,調來的新任連長王少校,領導作風與前任連長完全不同,連上幹部難以適應,私下嘖有煩言,採取消極不作為,以示抗議,在軍中是決不可發生之事。
但是王連長能力頗強,個性剛直,做事積極,只是身段不夠柔軟,領導藝術稍欠圓融,資深士官難以適應。身為部隊官兵的保母必須化解此項僵局,官兵方能在連長強勢領導之下,發揮精誠團結之力量。
因此常將幹部之意見委婉的向連長表達,當然說是五的意見,久了,連長不耐的對我說:
「你是我的左右手,為何老在刀口上與我唱反調?」
這可非同小可,連長有此想法,我這輔導長豈非犯了不服從之罪,畢竟連長是部隊的主官。
我和顏悅色的對連長說:
「報告連長,我不是與您唱反調啊!您是一連的大家長,我是您的參謀,只是提供一些不同的看法讓您參考,最後的決定權還是您呀!」
連長聽了,語氣緩和下來,說道:「難怪我到連上後,感覺士官幹部老是避著我,原來他們不太瞭解我處事的原則吧,就多勞輔導長做官兵橋樑,多向幹部們說明我的措施,其實我的著眼點也是為了完成上級交付的任務,爭取團隊的榮譽啊!」
自那次溝通以後,連長與幹部們的隔閡逐漸化解,資深士官們也能對連長提出善意的建議了,並得到模範連隊的榮譽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