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抄本:16歲孩子寫給父親的信(尊重原作者,不加修改

  請用嚴謹的態度去看!這不是笑話!

     我不是想頂撞你,只是我已經16歲了,我有自己的想法,(請不要說那種,翅膀長硬了,就想飛的那種話!)我是我自己不是你的影子,更不是你寄託年少夢想的投影機,我是我!請不要把我跟建中、台大、別人(強者)做一些無謂的比較,這是沒用的,孔子說:天生我材必有用,別人強的地方是讀書,我卻不是!這種問題就如用上帝和撒旦比一樣,一個是正義的化身,另一個卻是邪惡的代表,如同黑與白,此對立的存在,你能說出誰優誰劣嗎?沒錯!這個問題就像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一樣,難回答…!(這是屁話!你心裡不斷的咒罵著!)~但我還是要說下去,因為這是我的自由!

    國父革命的時候被當成是亂份子,就像要我照你的話去做,我沒照做一樣,但是經過十一次革命後,事實證明了什麼?不是國民政府退守台灣,而是革命成功造成人人有書唸,畢業即失業的盛況,時間會證明一切,人生嘛!如果都要跟隨別人的腳步,那豈不是人人台清交(抬青椒),建中同基中了嗎?

    想成功?讀好書只是一條路,大多數自以為抬青椒能當飯吃的所選擇的!以自然界來看!蜜蜂跟蒼蠅,你一定會說蜜蜂勝於蒼蠅,這也是大多數人類的看法!來做個實驗吧,用兩個透明的玻璃瓶分別放入蜜蜂跟蒼蠅,蓋上蓋子,移到窗前,你知道會發生什麼事嗎?(去喝杯水再往後看)。 

    由以上可知,由於蜜蜂認為有光的地方才是出口,勤勞的不斷嘗試飛往有光亮的地方,但是卻不知有玻璃這種東西,經過了奮戰還是死了!而蒼蠅呢,無頭蒼蠅亂飛卻飛了出去,成功的逃出去,繼續吃它的大便!

      經過了這個連小學生都會做的實驗,告訴了我們什麼?如果按照以往的經驗,有可能會死!而且還死的很慘!以打破傳統用自己的方法去做反而存活的機率大增!

    所以就如用我上頁所述,走出自己的路,不要活在別人安排好的路!雖說部份事物,使用前人經驗比自行挑戰來得簡單快速!可是人生只有一回,難道就要跟別人一樣

讀書   賺錢    結婚   生小孩   等死    死了   重新開始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離婚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

一定要這樣嗎?

 

思帆註:

   

           看了本文,不知這位孩子的父親有否與孩子即刻溝通,或是針對這封信也表達自己的看法,心平氣和的與孩子交換意見,還是採取不理睬的態度,依然故我,最糟糕的情況便是痛罵一頓,認為孩子大逆不孝。

     從信的本文來論,孩子非但不笨,且相當聰明,但潛意識裡充滿了對父親管教方式的不滿,依判斷應該屬於威權方式的管教,很少親子溝通的機會。

     孩子是高二的程度,但其文辭通順,說理有條不紊,錯字很少,過去讀過的書都能明白意涵且能引經據典,不是一個不能讀書的孩子,對不願讀書的理由雖然並無新義,但能信手拈來,足證他平時上課是很專注的,也許是父親要求嚴格的關係。

    由於父親望子成龍的壓力過重,造成叛逆與反彈,而發洩不滿的情緒,不是真的不會唸書。

    我所帶的都是國中不愛唸書的孩子,才到我們這個私立高職來,像本文作者具有如此寫作能力及思維周延的學生不是沒有,但是幾乎是鳳毛麟角,家長送來時都會跟我說「我的孩子就是不喜歡唸書,只希望他能乖乖做人就好,如果不聽話,老師責罰他我都不會怪罪!」聽了此番話語,實在令人心驚啊,難怪孩子會不愛唸書了。

    以我教育學生的經驗證明只要付出愛心與耐心,多與孩子溝通,瞭解他們學習的障礙與困難在哪裡,協助他去克服,等障礙消除了,對書本發生興趣,要他不唸書也難喔。

    像本文作者如此聰明的孩子,未來不是大好便是大壞,他的父親不可等閒視之,應該多與孩子溝通與談心了,以瞭解他內心世界的想法,讓他度過這一段尷尬的叛逆期。

 

閻鳳婷的闡釋:

幾諫的智慧

分類:論語

       論語裡談孝養父母,有件很重要的事,就是「幾諫」,是門高深的學問,必需有一定的修養及智慧才能做得到。

          子曰:「事父母幾諫。見志不從,又敬不違,勞而不怨。」也就是當你想改變父母觀念時,最好用委婉勸諫的方式,不可直言頂撞、得理不饒人。如果父母不依,做晚輩的依舊要對父母恭敬,不可違逆,在替父母擔憂之餘,還得任勞任怨的做該做的事。

 幾諫的例子,我會舉春秋早期,鄭莊公與潁考叔的故事給小朋友聽。

          鄭武公有兩個兒子,老大寤生出生時難產,母姜氏差點死掉,因此討厭寤生,較喜歡老二段,且極力推荐段為世子,但鄭武公以長幼有序為由,沒有聽從姜氏之言。

          鄭武公去世,寤生即位,就是歷史上的鄭莊公,但姜氏仍不放棄讓段坐上大位,促使段起兵謀反,後段失敗自刎,鄭莊公搜出姜氏與段密謀的書信,令姜氏搬到潁地居住,並發誓和母親「不到黃泉,永不相見」。

          莊公必竟是個孝順之人,想念母親,但又有誓言在先,終日悶悶不樂。潁考叔知莊公心事,抓了幾隻鳥,以獻給莊公之名求見。莊公問這是什麼鳥?潁考叔說:「這是鶚鳥,是不孝之鳥,小鳥長大,就會把撫育牠的母鳥吃掉,因此把牠抓來吃。」

          莊公聽了沈默不語,設宴招待潁考叔,並命人賜給他一條烤羊腿,潁考叔沒有吃,反而把羊腿上的一塊好肉藏在袖子裡,莊公見狀,問他為何如此,潁考叔說:「老母親從來沒有吃過這樣的好東西,您賜給我,但母親卻無緣品嚐,令我食難下嚥,我把好肉留下來,是為了帶回去給母親吃。」

          這可說到了莊公的心事,莊公便把自己因立誓,無法和母親相見之事說出,悔恨不已。潁考叔便獻上一計,命人挖下深深的地道,直至泉水湧出,然後在水旁建一地室,兩人在其中見面即可。

         莊公後來與母親在地室中相會,高興的說:「大隧之中,其樂也融融。」姜氏也接著道:「大隧之中,其樂也洩洩(唸一ˋ,舒暢的樣子)。」

         潁考叔以委婉的方式,讓莊公面子、裡子都保住了,且拜為大夫,一路青雲,如果當時勸諫不當,可能引來殺身之禍,這就是幾諫的智慧。

          我們幾諫的對象是父母,不是國君,沒有那麼危險,那就更該好好發揮為人子女盡孝時的智慧與耐心,不要動不動頂撞父母長輩,會折了自身的福報。

        孔子的學生當中,閔子騫為了替後母求情,在父親盛怒之下,說出「母在一子寒,母去三子單」的話,這種出自內心的幾諫,真是感人肺腑、傳頌千古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教育 孩子 父母
    全站熱搜

    思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