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Jun 25 Wed 2014 19:23
如何培養小朋友的獨立思考+判斷力
- Jun 22 Sun 2014 09:48
教改教改愈改愈亂
- Jun 17 Tue 2014 17:58
多對老大孩子好一點
- Jun 15 Sun 2014 11:42
父母是孩子的終身老師
父母是孩子的終身老師
- Jun 14 Sat 2014 14:27
親職教育座談會
猜想妳不是教職便是曾任過教職,妳的回答無瑕可擊,亦非常專業,其實我已經是如此在做,我想把這些「只生而不會教,又不用功」的弱勢家庭的子女努力將其脫胎換骨,讓他(她)們烏鴉變鳳凰,主要是做給同仁看,希望大家都能如此,但是畢竟老師也是人,也有家庭,精力有限啦?說不定回到家裡,還會把學校的無力感所壓制的情緒帶到家中,讓家庭的氣壓變低。
我們如何寄希望於每位老師? 因而同仁及主管們都會說「你真行啊!只要是你帶的學生,個個都氣質非凡,被你教到的學生是她們的福氣」。這些讚譽的語言,已聽了三十年,我的感受,卻是傷感的,如果全体老師都能如法炮製,如此教導學生,怎麼會讓我有鶴立雞群的感受呢?
- Jun 13 Fri 2014 11:10
溝通的技巧
一、溝通的意義:
「溝通」二字是民主開放後的名詞,在封建時代,是沒有溝通一詞的,簡而言之,即對談之雙方,交換意見而求取認同或共識之過程。中國社會由於受到農業立國的影響,民族性傾向於含蓄與保守,儒家思想崇尚五倫,因而社會体係有條不紊,即君臣有義、父子有親,夫婦有別,長幼有序,朋友有信,如此社會關係便嚴格講求君君臣臣、父父子子、夫唱婦隨、兄友弟恭,絲毫馬虎不得,人際關係由於尊王攘夷及尊老敬賢的思想,顯得單一化而極富權威性,任何事情的決定權均在上位,執主權的人,國家在 君王,社會為賢達,鄉里為長老,居下位者,順從上位之命令而行事,談不上個人意見之表達,當然更遑論「溝通」二字了。
- Jun 13 Fri 2014 08:29
直升機父母
直升機父母全人教育
在傳統文化中,「虎父無犬子」、「龍生龍、鳳生鳳、老鼠生的兒子會打洞」的觀念深植於父母心中,因此,對子女的培育,真可謂不遺餘力。在物質上,「有求必應」,孩子要月亮,如能摘下來,也會毫不猶豫的送給孩子;在生活上,「飯來張口、茶來伸手」,極盡呵護之能;但在學業上,則是嚴格要求,希望能「出人頭地」、「光宗耀祖」。
- Jun 11 Wed 2014 23:21
民主社會的人民應具有接受多元化的思考判斷能力.
- Jun 10 Tue 2014 22:22
北一女.建中不是只會讀書的書獃子
- Jun 10 Tue 2014 21:07
要立志大事,不要做大官
- Jun 10 Tue 2014 17:49
忠信學校壯我管樂團榮獲全國學生音樂賽特優獎
- Jun 09 Mon 2014 22:41
父母應該在公共場合教訓孩子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