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作者: 李崇建, 甘耀明

心得: 杜加寧

日期: 二○○五年五月十四日

 

「這是一所打破權威與僵化體制的學校。孩子總是被傾聽, 所有的想法都能被討論, 即使犯了錯, 也能被接納。孩子們被引導、等待,成為一個完整的人。」這正道出了 程延平 先生創辦全人中學的教學理念, 加以天人合一的環境規劃, 促使學生儘可能解放心靈, 融入自然的學習歷程中, 發展出獨立思考的判斷力與創造力, 體驗生活的核心價值並以積極正向的學習態度邁向自我實現。

教育是什麼? 「教育不是只有一條路, 但是教育卻常常使人走上同一條路。」即便是講求多元智能的當今社會, 似乎仍難以脫離傳統升學導向與分數主義的窠臼或包袱, 而全人創立的的目的在於「建立學生的『自我意義』遠勝過『社會價值』」提供開放式的學習環境, 保留孩子在個別差異上的獨特性, 不刻意附和於社會化的主流價值,以免造成揠苗助長的遺憾, 耐心等待的無條件關注與期許, 相信種子終有一天會發芽。 這樣的教育理想堅持是深具影響力的, 因為教育不至於完全淪為國家再製的機器, 文化霸權不至於理所當然地無限擴張, 容許學習者探尋自己真正的內在聲音, 而不是照單全收的絕對服從於隱藏在表象合理化的意識形態中, 逐漸壓抑或扭曲了個體的原創性。誠如孟子所言:「學問之道無他, 求其放心而已。」由此可知, 教育最主要的目的是啟發引導學習者能找回失去的本心, 而不僅止於委屈求全地適應社會,換言之, 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, 站在學習者的立場, 做孩子的朋友, 傾聽他們的想法,「去了解孩子為何這樣看待世界, 永遠會比我們去告訴他, 這是個怎樣的世界來得更有趣。」

教育並沒有一勞永逸的方法,…時時都必須真誠的面對自己。」教師並非聖人, 應回歸「人」的角色, 做好EQ管理, 進行師生溝通,共同面對困難, 解決問題, 即使是挫折, 也未嘗不是一種學習成長的契機。此外, 在作業的安排上, 如何兼顧教師期望與學生學習需求?不妨與學生討論後, 達成協議, 且重點是要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責任心與成就感,。 人在困境中, 能激發創意, 善用當下的日常生活做機會教育, 將事半功倍。 全人的教育理念是:「記過並不會導正學生偏差行為。」因此, 學校不會設訓導組, 只透過寬容與加強輔導的方式,與孩子討論為自身犯錯行為負責。  這使我想到關於體罰的爭議性問題, 同理, 體罰並不能有效遏止學生不良行為的發生, 即使體罰對部分學生有威嚇消弱的作用, 但治標不治本, 教育所強調的良善目的, 將無法透過這種暴力的手段加以內化形塑的。  教師必須以身作則, 培養學生自覺與自律的功夫, 例如藉由班會自治討論出達成共識的班規等, 以營造優良的班級氣氛。

在諮商篇章裡,全人教育提供了團體互動的方法與技巧,例如: 「一個人, 透過不斷的說自己故事的過程, 會逐漸的浮現出自我的『主體性』。 這個過程好比拼圖一樣, 說自己的一個小故事時, 就是拾起一片自我內在的小拼圖塊, 」透過不斷地嘗試與連鎖作用, 我們逐漸拼湊出生命的新圖像與意義, 也讓自己感到釋放。諮商傳統在生活教育裡所強調的是尊重、聆聽、接納、啟發等。其中運用冥想法, 想像自己在陽光下做日光浴的點子真好,「面對陽光,陰影就在背後」

登山是全人中學師生每年都會接受的挑戰。攀爬的過程猶如探索自我的旅程, 能激發個人超越自我與團隊互助的精神, 培養彼此間的信任與責任感, 登頂是需要勇氣與毅力的, 克服恐懼, 登高望遠, 才能發現美麗的新世界, 換言之, 這可說是品格教育的落實。 「一位真正懂得欣賞自己的人, 能夠累積自身的正向價值, 接納自己的不足, 成為完整的一個人。」所謂「誠於中, 行於外。」內在美與外在美是相輔相成的。全人中學的開放教育在實施時, 不免面臨了過渡時期的混亂, 但有效的教學回饋, 支持他們樂觀正向地看待這種青少年解放的過程。我認為這種將問題透明化的開放作風與坦然面對問題的態度, 能尊重孩子的主體性, 將使孩子順其自然地健全成長。

諮商輔導的制度能啟發人的自覺, 學習不去使用「只有一個對的方式」去看待世界, 因為從satir理論中, 「支配-順服模式, 無論是出自善意或惡意, 都隱含著特種形式的暴力, 在在讓我看到隱藏在表象之下的心靈創傷, 充斥在我與所有人之間。」真正的愛是沒有負擔的, 諮商的涵義在於學習和自己溝通, 並反思過去。 或許這樣的批判理論, 對傳統的教育理念形成一種極負面的評價, 而其本身是否在無形間又將膨脹為另類的意識形態呢? 然而, 無論如何, 多元的價值觀, 將開闊我們對教育的思索討論空間, 提升孩子們因個別差異所必要採取的個別化適性教學的機會, 既可完成「小我」, 也可完成「大我」, 避免一意孤行地走向獨裁專制的教育窘境末途。

「不入虎穴, 焉得虎子。」人在挑戰或冒險時, 似乎在追尋自我的定位與生命的價值感。有時靜思獨處, 能將外在的「理性之美」, 化為內心的「感性之美」, 因為這種永恆的美感使我們更有勇氣對抗變動不定的現實, 維持身心的平衡。當今的「空白課程」, 或許猶如酵素般, 能創造出無中生有的奇蹟。全人教育強調的是合理的冒險, 培養孩子危機處理的能力, 並發展為「漂流美學」, 乍看是鬆散緩慢的旅程, 其實在陶冶孩子細心觀照內外的世界, 有勇氣走出自己的路來。

「船到橋頭自然直。」生命的成長與蛻變是需要時間耐心等待的, 「沒有圍牆的學校」, 使孩子成為一個真正完整的人!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教育 孩子
    全站熱搜

    思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